河南梆子


河南梆子hé nán bāng zi

  1. 即豫剧。参见“豫剧”。


拼音
hé nán bāng zǐ
注音
ㄏㄜˊ ㄋㄢˊ ㄅㄤ ㄗˇ
词性
名词

引证文献

  1. 即豫剧。参见“豫剧”。

国语辞典

河南梆子hé nán bāng zi

  1. 河南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种,演唱时以硬木梆子按拍,节奏鲜明。

网络解释

分解意思

  • 拼音 hé 部首 水 总笔画 8

    河 [ hé ] 1. 水道的通称。 如 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2. 特指中国黄河。 如 河套。河防。 3. 指“银河系”。 如 天河。河汉。

  • 拼音 nán,nā 部首 十 总笔画 9

    南 [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如 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南 [ nā ] 1.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 拼音 bāng 部首 木 总笔画 10

    梆 [ bāng ] 1. 〔~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 2. 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 如 梆梆梆的敲门声。

  • 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