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cuàn bǎo zǐ bēi

  1. 东晋碑。额题为《晋故振威建宁太守爨府君碑》。据碑文,知为爨宝子墓碑。


拼音
cuàn băo zǐ bēi
注音
ㄘㄨㄢˋ ㄅㄠˇ ㄗˇ ㄅㄟ
繁体
爨寶子碑

引证文献

  1. 东晋•碑。额题为《晋故振威建宁太守爨府君碑》。据碑文,知为 爨宝子 墓碑。 大亨 四年(实为 义熙 元年,即公元405年)立。 清•乾隆 四十三年(1778年)在 云南省 南宁县 (今 曲靖市 )南出土。碑文书体在楷隶之间,可窥见汉字由隶演变为正书的轨迹。 咸丰 时知府 邓尔恒 移置城中 武侯祠,并为之撰跋,始著名于世,与《爨龙颜碑》并称。

国语辞典

爨宝子碑cuàn bǎo zǐ bēi

  1. 东晋碑刻。碑额题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之墓」。大亨四年(西元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在云南南宁县(今曲靖县)​南七十里扬旗田出土。书法质朴,体在隶、楷之间,可见汉字由隶书演变为正书过程中的一种风格。与南朝宋的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

网络解释

分解意思

  • 拼音 cuàn 部首 火 总笔画 30

    爨 [ cuàn ] 1. 烧火做饭。 如 分居各爨。 2. 灶。 如 “客传萧寒爨不烟。” 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 如 《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4. 演戏。 如 “夫优伶爨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5. 姓。

  • 拼音 bǎo 部首 宀 总笔画 8

    宝 [ bǎo ] 1.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 如 宝贝。宝剑。宝物。宝藏(zàng )。国宝。财宝。珍宝。传(chuán)家宝。如获至宝。宝贵。 2.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 如 宝座。登大宝(皇帝登基)。 3.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地。~刹(称呼庙字)。~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4. 指金属货币。 如 元宝。 5. 赌具的一种。 如 开宝。押宝。

  • 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 bēi 部首 石 总笔画 13

    碑 [ bēi ] 1.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如 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tà )。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碑。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