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阙


拾遗补阙shí yí bǔ quē

  1.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2. 采录遗逸的事迹。


拼音
shí yí bǔ quē
注音
ㄕˊ ㄧˊ ㄅㄨˇ ㄑㄩㄝ
词性
成语
繁体
拾遺補闕
近义词
补阙拾遗 拾遗补缺

引证文献

  1.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引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尽言直諫,所望诸君;拾遗补闕,孤亦望之。”
    《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南 於我犹一体,拾遗补闕,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準的。”
    清•姚鼐 《翰林论》:“为天子侍从之臣,拾遗补闕,其常任也。”

  2. 采录遗逸的事迹。

    引清•章学诚 《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宋•元 编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隐括,拾遗补闕,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国语辞典

拾遗补阙shí yí bǔ quē

  1. 弥补疏漏、匡正过失。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阙,谏官之职也。」

网络解释

分解意思

  • 拼音 shí,shè 部首 手 总笔画 9

    拾 [ shí ] 1. 捡,从地上拿起。 如 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 收,敛,整理。 如 收拾。拾掇。 3. “十”的大写。 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拾 [ shè ] 1. 古同“涉”,历,经由。 如 拾级而上。

  • 拼音 yí 部首 辵 总笔画 12

    遗 [ yí ] 1. 丢失。 如 遗失。遗落。 2. 漏掉。 如 遗忘。遗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 如 补遗。路不拾遗。 4. 余,留。 如 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 如 遗骨。遗言。遗嘱。 6. 不自觉地排泄。 如 遗尿。遗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如 遗传。 8. 抛弃。 如 遗弃。

  • 拼音 bǔ 部首 衣 总笔画 7

    补 [ bǔ ]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 如 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 如 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3. 益处。 如 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 拼音 quē,què 部首 门 总笔画 13

    阙 [ quē ]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 如 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 如 阙失。 3. 姓。 阙 [ què ]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如 宫阙。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 如 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京城,宫殿。 如 “城阙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 如 墓阙。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