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表现臣子为国殉身,或含冤而死;也用以咏江河浪涛,多指钱塘江涛。《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赐(伍)子胥剑,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钱唐志》:“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鱼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祀焉。”伍子胥名员。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元稹《相忆泪》: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雠。元稹《去杭州》: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