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寻源


【释义】:

形容出使远行;或用以咏黄河、七夕、石等。《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复、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于寘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七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搘(zhī)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搘机石,为东方朔所识。”张骞封博望侯。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杜甫《有感》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途中非阮籍,槎上似张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