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诗的重要原则。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诗集传序》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孔子所以赞扬《关雎》,就因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具有中和之美。这一文艺批评原则,实质上是孔子哲学上的“中庸之道”和政治上的保守观点在文艺上的反映,其阶级局限是很明显的。孔子承认人们生活中的哀乐之情,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表现,但须遵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把文艺纳入其“事父事君”※的轨道,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