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言不信


战国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自然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语出《道德经》(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老子认为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而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这是否说,老子反对美与真的统一?或者说否定了艺术美呢?不。老子并不绝对否定美言,他也曾说过:“美言可以市”。其意是说,一句话说得好,合着道了,是有价值的。如王弼注说:“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曾指出:“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这个见解是深刻的,全面的。我们联系老子德道统一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老子美学是自然美学,他的论美与审美,都联系着人性之修养。在老子看来,有德,才能得道;得道,才能“返归自然”,使人恢复其自然本性。这样才会实现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虽不能说,老子已认识到在当时的文明社会已出现了人的“异化”,但他确是看到了文明社会所带来的“大伪”,当时的人已不同于原始社会的人了。老子只看到智慧出大伪,而不认识智慧出大真,是他的消极落后的一面;然而他提倡以养心修德的手段,通过人的“返归自然”,来克服大伪,并批判当时社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普遍现象,是针对奴隶主统治阶级的,不无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