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


先秦哲学家庄子音乐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语出《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他把声音之美分为三类,即人籁、地籁和天籁,而以天籁为最。籁,即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天籁,就是不依靠任何外力而产生的自然界的声音。由天籁构成的乐曲,就是“天乐”。庄子曰:“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道》)。天乐之所以最美,就因它“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庄子所谓“天籁”,也就是老子所谓“大音希声”。所以郭象注曰:“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

庄子及其学派认为,“天地之美”在于自然无为。得到了自然无为之“道”,也就是得到了“至美至乐”。庄子的“天籁”之美,即是天乐之美,最高的美,自不能为人类的五官感觉所把握,而只能为真人、至人、神人等凭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因为他们懂得了,并实行了自然无为之道,也就达到了“素朴”。唯其“素朴”,才能达到天下不能与之相比的美。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强调自然无为之美,提倡“天籁”,对后世文学批评和创作中主张本色美、自然美的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