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


中国古代儒家美学关于作家品德和作品关系的见解。语出《周易·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子曰”不过是假托,但无疑可以代表当时儒家学派的思想。修辞,即立言。诚,即实践。“修辞立其诚”,从“进德修业”的角度来说,讲的是立言与立德、立功的关系问题,并非论文。但它涉及到作家与作品的关系,质与文的关系,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性,因此为后人引入文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的理论价值是:一、在作家与作品关系上,强调了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文辞的影响,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形成了人品与文品相统一,立德与立言相一致的理论传统。二、在衡文的标准上,“修辞立其诚”已蕴涵了“文学的真实性”这一文学理论范畴的胚胎。“诚”,从作家主观上言,就是要忠于现实;从作品客观效果上说,就是要真实地反映现实。汉代王充提出“疾虚妄”、“务实诚”、“立真伪之平”,溯其渊源,显然与《易传》的“修辞立其诚”有着亲缘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