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刘勰论艺术构思的命题。其《文心雕龙·神思》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认为,构思之妙在于发挥艺术想象的作用。艺术想象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它的特点在使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象的交融,产生艺术的意象。刘勰的“神与物游”,是对陆机《文赋》所讲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的情感与物象相融合的艺术构思论的继承与发展。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同;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足也。”这里突出强调了心与境的结合,即所谓“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是符合刘勰本意的。然则,刘勰所说的与“神”相游的“物”,并非是纯客观的与“内心”相对之“外境”,乃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中的物象。其“珠玉之声”、“风云之色”,乃是心灵化的产物,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艺术意象。刘勰主张作家进行艺术构思,应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作用,使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外物相交融,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意象,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构成文学作品。这一观点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创作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客观规律,从而奠定了古代形象思维论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