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8—约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年生活清苦。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此前后曾赴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734)又中博学宏词科,迁汜水(今河南巩县附近)县尉。开元二十七年(739)因事贬岭南。次年返长安,旋即授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后又遭谗毁,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欲由贬所至江宁,途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然而在诗歌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卓越成就,当时即有“诗家天子”之誉。王昌龄原有诗集五卷,今存诗作共一百八十余首。其中诸体兼备,而尤以七言绝句最为优秀。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意境开阔,风格清新。特别是一些边塞诗,慷慨激越而又深沉浑厚,颇能独树一帜。后人对王昌龄皆十分推重。唐代殷瑶《河岳英灵集》称:“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清代宋荦《漫堂说诗》※称:“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
王昌龄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一定贡献。世传有王昌龄《诗格》※一卷和《诗中密旨》※一卷。此二书已非王昌龄原作,其中内容真伪掺半。另外,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辑《文境秘府论》,多处征引了王昌龄《诗格》的论诗之语,较为可靠。王昌龄讲诗歌创作,强调心物交融;论诗歌作品,强调情景并重,丰富了趋于成熟的意境※学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