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


1150—1223

字正则,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永嘉学派的代表,学者称水心先生。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反对“和议”,又主张审慎从事,捍卫江防颇力。谥忠定。

叶适以其唯物观与功利观多创新说。哲学上,他针对程朱理学,强调“物之所在,道则在焉”,“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认为独立于天地之间的是物而不是道,故“未有于天地之先而言道者”,并讥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陈言“浅而陋”。另一方面,肯定感性与理性认识相交综合,说“古人未有不内外交相成而至于圣贤”(均见《习学记言》);认为“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说“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水心文集》),意即认识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又大胆指摘曾子、孟子等人以及汉儒推衍洪范五行灾异说之谬误,诘难佛教思想,反对当时专尚性理空谈之风,其批判精神与学术勇气诚为可贵。叶适还主张“以利和义”,非议“以义抑利”。他针砭汉儒所谓正谊明道不谋利计功之见为“疏阔”之语,说“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认为“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贤臣者也”。又直言“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学记言》),否定只重农业、压抑工商的传统观念。总之,他在哲学、时政、文史方面的贡献为明清进步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叶适论诗虽无专著,然其语出,颇多精湛,尤见于《习学记言》※,故是书亦当以诗话视之。他于诗注重探究本旨,如言:“作诗者必有所指,故集诗者必有所系。无所系必无以诗为也”,故“读诗者以其时考之,以其义断之,惟是从之,可也”,不然则“失诗意愈多矣”(《习学记言》卷六)。叶适因为注重“诗”“骚”讽刺之义,忧愤之心,故也推崇建安格力与唐诗境界;又尚工巧而轻纤丽,提倡“自家物色”。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主张“诗人无讳”,并批评后世儒者“尊古而陋今太过”。

由于叶适才气奔逸,文章雄赡,议论风发,自成一家,故人多称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所论喜为背新奇,不屑摭拾陈语”,“能脱化町畦,独运杼轴”。著有《习学记言》五十卷、《水心先生文集》二十九卷、又别集十六卷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