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1575
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眇一目,时称“眇君子”,性豪爽,重侠义,诗人卢柟忤县令,被系于狱,谢榛为之奔走相救。游京师,识李攀龙、王世贞,结社论诗,名重一时。时李、王均为少年进士,谢榛则终身布衣,然年齿居长,影响最大,遂为后七子之首。后因与李攀龙意见不合,李贻书与之绝交,王世贞偏袒李攀龙,排挤谢榛,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
谢榛与王、李交恶,除了意气之争外,也有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等因素。李、王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李梦阳,谢榛却不同,《明史》本传说他“年十六,作乐府商调,少年争歌之。已而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他的诗歌风格近于徐祯卿,文学批评观点也不像李攀龙那样狭窄,一味标榜汉魏高古格调,他推崇唐诗,尤重音声格律之学。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当七子结社之始,尚论有唐诸家,茫无适从,茂秦曰:‘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诸人心师其言,厥后虽争摈茂秦,其称诗之指要,实自茂秦发之。”可以看出他当初在后七子中的理论主导地位。有《四溟集》二十四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