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1661
本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终生未仕。金圣叹出身于士人之家,幼即聪颖,博览广涉,自负大才,狂放不羁。一生致力于文学批评,“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廖燕《金圣叹先生传》),故其所为议论“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蔡丏因《清代七百名人传》)。曾以《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天下六才子书,计划一一加以评解,所评《水浒》、《西厢》,多发前人所未发,在中国小说、戏曲理论上独树一帜。亦善诗,于学杜最见工力,有《沉吟楼诗选》。清顺治十八年,以吴县知县任维初滥用非刑,贪贿浮征,与诸生倪用宾等人,在顺治帝“哭临大典”之日,聚哭文庙,被指为“震惊先帝之灵”,凌迟处死。生平著述颇富,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将其著作整理后出版,名《金圣叹全集》。金圣叹一生功绩虽主要在小说、戏曲理论方面,然在诗学理论上亦有所建树。所撰《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唱经堂杜诗解》※、《唱经堂古诗解》※等书,接过宋明评点诗歌的形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其评诗曰“分解”,实则是将八股文的作法融于诗中,以文法解诗,以此探寻诗歌艺术的精义。而且金圣叹才华横溢,论诗不拾人牙慧,于议论之间,往往发前人之所未发,道常人之所未道,提出许多独到的创见,受到后世学者的重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