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1688
字稚黄,为诸生曾更名骙,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殁乃弃诸生,不求仕进。曾从陈子龙游,又从刘宗周讲学。为“西泠十子”之一,又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有“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誉。工诗,学明七子,有《东苑诗钞》;论诗专著有《诗辨坻》※四卷;此外,有《东苑文钞》、《声韵丛说》、《韵学通指》等著述多种。《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毛氏论诗倡导“温柔敦厚”的“诗教”※说,既标举诗“陈美”、“讽恶”的政治功能,又主张含蓄微婉的艺术原则。关于诗的本质认为表现人的“心声”,进而提出“以诗征心”※的观点,颇有价值。论诗主复古、尚格调,故推崇明七子,有保守性。后沈德潜※格调说※乃与之相承。但标举“风骨”,欲补救明代公安派、竟陵派末流“佻兑”、“纤猥”之弊,则并非毫无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