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1709
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日讲起居注官、江南乡试副考官。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后以事被劾,乞归。彝尊学问博洽,著述甚富,诗、词、古文俱有声于时。诗与王士禛齐名,被称为“南朱北王”。所辑《明诗综》,录选明代三千四百余人之作,每人名下系以小传,并汇辑诸家有关评论,且附以己撰《静志居诗话》※,开古代总集编纂的新体例。彝尊论诗,首重学问,认为:“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斋中读书十二首》)对于严羽“诗有别才,非关学也”所造成的流弊,屡屡加以批评。对于明代七子、公安、竟陵诸派所造成的流弊,亦都加以抨击,并指出,明末清初之际,“海内谈诗者每过于规仿古人,又或随声逐影,趋当世之好,于是己之性情汩焉不出。”(《叶指挥诗序》)彝尊所著《曝书亭集》中,有不少论诗之文。其他著述中,以《经义考》、《词综》等书影响最大。《静志居诗话》后由人从《明诗综》中辑出单行,流传较广。因为明代重要侍人以及许多并不著名的诗人,诗话中都有评述,因而为历来研究明诗者所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