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1681—1770

字生白,号一瓢,吴县(今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能诗善画,尤精医学,与当时名医叶桂齐名,因此诗名为医所掩。著有《周易粹义》、《医经原旨》、《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等。《清史稿》卷五〇二有传。薛氏与沈德潜※同为诗论大家叶燮※门生,其《一瓢诗话》论诗多引证其师之说,但亦有不少叶氏所未论及者。如叶燮《原诗》※重视诗人主观条件,以“胸襟”为“诗之基”※,薛氏就因袭此说,又加以发挥,认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那么作品“必有过人之处”。诗人还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为此反对“拟古”。对作品薛氏重视思想内容,有“寄托”,有“气魄”※,这与“胸襟”是互为表里的。同时主张形象思维,诗有“比兴”之妙;风格多样化,反对“偏嗜”※之症。对于读者鉴赏作品提出“善看”,这又以读者本身应具一定的思想修养及生活阅历为前提。这些见解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薛氏与沈德潜一样鼓吹诗的封建政治功能,不乏卫道色彩;对诗人的生活实践亦不重视,都是其诗学观的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