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1692—1752

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误写诗在论前,报罢。后遂无意仕进,以著述歌咏自娱度生。一生著作颇丰,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宋诗纪事》※一百卷,《辽史拾遗》二十四卷,《东城杂记》二卷,《南宋院画录》八卷,及《湖船录题辞》等。厉氏擅长诗词创作,是“浙派”诗词的代表作家。其诗以游览之作最多,多取法宋人,风格清秀而恬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诗则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其词多怀古咏物之作,笔调清新疏朗,音叶字正,但境界较促狭。厉氏论诗的言论不多。他认为诗人不应当追随现有流派,专事模拟,而应自成一家之体。他说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诗之有体,成于时代,关于性情,真气之所存,非可剽拟似,可以陶冶得也。”(《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他论诗还注重学问:“未有能诗而不读书。……书,诗材也。……诗材富而意以为匠,神以为斧,则大篇短章,均擅其胜。”(《绿彩野屋集序》)厉氏精熟辽、宋史实,其《宋诗纪事》,整理宋诗文献,贡献颇大。其序言称宋代,“其诗与唐在合离间,而诗人之盛,视唐且过之。”其《宋诗纪事》与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的《宋诗钞》互相呼应,为搜集保存宋诗遗产,提高宋诗地位做了大量值得充分肯定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