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仅


生卒年不详。字余山,号渔珊,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累官至陕西宁陕厅同知。有《继雅堂诗集》三十四卷。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引吴德旋《序》评其诗曰:“余山诗才力足以抗衡宋、元诸大家,而八律之细谨,寄托之遥深,运思之清婉,无一不合于唐贤。”论诗主张主要见于所著《竹林答问》※。谭献《复堂日记》评此书“说诗完密精诣”、“诚通津之筏也”。大抵陈氏论诗,推本唐人,主性情,曰“有情然后有诗”。由此以为古今诗人区别在“运会”而不在“才质”,故“唯名存其是而不以古人苛绳之”。又反对拟古,以为“诗者,性情也。性情可拟乎?”在此基础上,较广泛地触及了诗歌创作与评论的许多方面。以辩证眼光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生”与“熟”、“露”与“隐”、“陈”与“新”的关系;指出要力避诗歌评论中的三重弊端:“泥”、“凿”、“碎”※;提出咏物诗要以“寓兴为上”※的命题。他还主张作诗“性分”与“学术”两者“必相须而成”,并从诗歌艺术技巧的诸多方面力图指示出学诗的门径。见解多有“切中肯綮”和启迪后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