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秀


1808—?

字官城,赣县(今属江西)人。“早岁负重名,既而官京城,既而改官直北”,“还山后,杜门益务著书。”(杨应钊《观我生斋诗话序》)深于诗,所作“逼肖陶靖节”(李寿蓉《观我生斋诗话跋》),编有《陶靖节纪事诗品》四卷。尤好谈诗,其诗学观点集中见之于光绪间所刊《观我生斋诗话》※。钟秀论诗沿袭沈德潜※、潘德舆※等人维护儒家诗教,强调人品诗风雅正的诗歌理论,又与何绍基的“积理养气”说一脉相承,而对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则有“力矫流弊”的意向。《观我生斋诗话》就诗歌的本质、体制、流派、声韵作了理论阐述,以复古求正的诗学观为全书总纲,辨析历朝诗歌的高下优劣,主张诗人须性情正、学养厚,穷理蓄气;诗风须浑朴自然,沉雄矫建健;格律须严整和谐,富于乐美。对于历代作家的“不足”处,都予以指正。全书表现出较强的厚古薄今、尊唐抑宋倾向,是近代传统诗坛的代表作。时人曾给钟秀诗说的地位与作用下过这样的断语:“当代评诗众说繁,渔洋而后又随园。先生别创骚坛议,余子纷纷漫与论。”(宋延春《观我生斋诗话题辞》)多少道出了该书在诗坛产生过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