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详。字心余,号骇谷,又号白华山人。定海(今属浙江)人。诸生。工书法、绘画。尤刻苦于诗古文词。作为道、咸间诗人,曾与叶元堦、姚燮相唱和。有《白华山人诗集》十六卷。《晚晴簃诗话》※评曰:“诗纯学太白,清微细静,不为貌袭”。诗学观点主要见于所著《白华山人诗说》※中。论诗重点围绕如何古学而展开。以为“自古文人,何一不有师承”,以学古为问诗之正途。这虽有忽视社会生活之偏,但他提倡“要在善学而已”,并提出了较为精辟的见解。指出“学古人最难,须以我之性情学问,暗暗与古人较计,所争在神与气,貌袭者不足道也”。这就突出了诗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以避免将学习流于蹈袭。学古“须自己别具面目”,为此倡导“不必学诸公,学诸公所学”,也就是“须要学得著古人情意极尽处,我的心思知虑,一直要追到古人极尽处,此方是学者”。可见其学古的着眼点是重在精神实质的。在方法上,主张“要若蜂取众花之蕊,酿而成蜜”,以成“自己家货”。学古“须学古人用意,非直用古人意”。提出“作诗务在足意”※的命题,以为“意不足,诗可不作”。又指出“直而能曲,浅而能深”※这一创作上的辩证关系,认为是“《三百篇》之真旨”,学古正应向此中措意。总之,厉志紧扣学古展开论述,以此显示出其论诗独具的视角和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