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
字亦溪,号雨辰,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咸丰八年(1858)举人。十年(1860)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湖北考官,提督四川学政,官至诗读学士,卒于京邸。有《养自然斋诗钞》、《养自然斋诗话》※。其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同治十三年(1874)所刊《养自然斋诗话》。其辑著此《诗话》,意不在论诗,而是因太平军攻陷浙江后,思故乡文献日就凋敝,因是网罗散失,辑为《诗话》,益以各省所得,共成十卷”(《自序》)。又在首卷开宗明义说,“予之为此(《诗话》),意主表微阐幽,于记盛德为近”,使“一生无他嗜好,惟孳孳矻矻于五字、七字之中”之“无名位者”,不欲他们“无人表彰之人与诗,均归无何有之乡”,辑而得以存留,“此则予《诗话》之所本也。”此著以辑为主,然仍可以有限之所谓“因其诗,论其人”的诗评中,窥见钟氏的论诗主张,大旨在“诗如其人”,谓“人品”与“文学”一致,故重审视搜访辑入“集中诸人,大都行芳志洁,蓄道德,能文章,不幸而困顿田里,长吟短咏,少舒其抑塞不遇之气,或遇矣而拳曲蹭蹬,坐老岁月者,乃至隐于市肆村野之布衣、挑夫、樵牧、闺秀、方外等,凡有佳作,尽于阑入。而以诗论人之语,又极赞“自写性灵”、“自写性真”、“俯仰有自得之乐”、“气象潇洒”、“胸怀清劲”、“自写真趣”、“深入唐调”等等,钟氏于诗艺倾向在唐诗,且服膺袁枚※“性灵说”※。是著广泛搜辑元、明以来散佚,尤重乡邦人诗,除多杭、浙一地,兼及“各省所得”,且大都辑入者已无诗集存世,或仅止抄本、手稿,因是,钟氏所为于研究诗歌史,尤其是清诗备具参考之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