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庭珍


1841—1923

字小园,一作筱园。石屏(今属云南)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其诗典雅精悍。朱氏曾与诗友于昆明结莲湖吟社,被推为社长。尝参与续修《云南志》。四十七岁中举后,赴春闱落第,乃归主持书院事务,未曾出仕。著有《穆清堂诗钞》、《筱园诗话》※(一名《穆清堂诗话》)。《新纂云南通志·文苑传二》有传。当时“诗文多流于空滑一派,庭珍力倡以典雅生造,文风为之一变”(《新纂云南通志·文苑传二》)。其论诗著作《筱园诗话》就为针砭性灵派诗“空滑”等弊端而发。但袁枚※性灵说※颇多有价值的观点,因此朱庭珍立论与之有不少相通之处;而对其所推重的沈德潜※诗论之消极因素并不赞同。因此可以说朱庭珍论诗既是对袁枚性灵说之补救,又是对沈德潜格调说※之修正。朱氏揭示了诗道变化观,认为“心声”与“天籁”※皆“不能历久而不变”,这是针对复古论而发的。他又指出诗人有正确的诗道发展观必须有“识”。因此诗人要“炼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还须辅之以“积理养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这是诗人从事创作的“第一义”。这样其创作才能达到“神化”※的最高艺术境界。朱氏还特别强调“诗中有我”,这正与袁枚观点相通;而其标举诗之“气格”、“骨力”则旨在针砭性灵诗之“空滑”,有其积极意义。但朱氏对性灵派诗人逐一否定,则失之偏激,不无卫道的保守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