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1877—1925

字天梅,号剑公,又号钝剑,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张堰镇人。1904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任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为南社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后,任金山军政分府司法长,旋即被举为众议院议员。后竟废于酒,抑郁病卒。著有《天梅遗集》。其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发表于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南社丛刻》第1集上的《愿无尽斋诗话》※。南社是近代中国的革命文学团体,坚持“操南音不忘其本”的反清革命的民族主义文学宗旨,以诗歌为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号角。故其诗论的核心亦在此,谓“诗之为道,不特自矜风雅而已,当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因此,高旭继梁启超※、黄遵宪而提倡“诗界革命”※,说“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此亦一公例也”。极称尝“诗界革命”的旗手黄遵宪,说“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仑布矣!近世洵无第二人”。又认为“诗界革命”又必须以继承传统为基本,因为“新意境、新理想、新感情的诗词,终不若守国粹的用陈旧语句,为愈有味也”。亦梁启超主张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基本理论。他进一步主张“诗文贵乎复古”、“所谓复古者,在乎神似,不在乎形似”;“苟能深得古人之意境神髓,虽以至新之词采点缀之,亦不为背古,谓之真能复古可也。故诗界革命者,乃复古之美称。”他的所谓“至新之词采”,即梁启超、谭嗣同等用于“新派诗”的外来“新名词”、“新语句”。从高旭的反对“背古”与“泥古”来看,他的所谓“复古”便是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和基本体制,在新时代“诗人所引之物,各因其时,不相假借”,不一味泥古。他又说“作诗不可不学古人,亦不可太学古人”,“学古”则“仍有己之本色,己之气概,若并此无之,则即为伪诗人而已”,他是反对拟古主义的。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一般倡导“复古”,即所谓“保存国粹”,发扬中华文明传统,具有反清革命、光复汉制的革命意义。故高旭又并不反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作为“诗界革命”的一方面,说“中国旧时所称诗人,乃狭义的诗人,而非广义的诗人,若西国则布龙(今译柏拉图)、苏克斯比(今译莎士比亚)、弥尔登(今译弥尔顿)诸人,称之为世界大诗人者,非专指五七言之韵语而言,凡一切有韵之文,传奇脚本之类,皆包括在内。余谓如此乃可尽诗之量”。主张学习西方诗人之意境、语句,“而规仿文辞最简单之东籍(指日本)单词片语”亦即梁启超等主张的吸收外来“新名词”入诗入文,以补汉字在表现新生活、新思想方面词汇不敷应用之缺陷。他又推祟唐诗,斥宋诗之艰硬生涩,亦反对诗之用典,假借古人,亦须因时引物,创造诗歌新形象。凡此种种,均体现了高旭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涨之时,追求一种新诗歌的新意境、新思想、新理想,以为反清革命的鼓角之声。这就使他成为南社青年歌手中接过梁启超、黄遵宪倡导的“诗界革命”旗帜以推进近代诗歌发展的突出代表,并在诗歌创作上写了大量通俗易晓、激情奔放的新派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