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


1893—?

近代诗人,字雨生,别号雨僧,陕西泾阳人。幼居西北苦寒之地。1910年冬,辞别家乡父老,入北京清华学堂就读。191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四年后,由美归国,应梅光迪之招,出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并与梅光迪、胡先骕等人组成宣传复古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社团“学衡派”,被同人推举为《学衡》杂志总编辑,历时十一年。与此同时,兼任《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六年。1924年,执教东北大学。翌年,离开辽东,转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此后,辗转担任西南联大、武汉大学等著名学府教授。晚年在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任教。

吴宓为诗,追摹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和清代诗人吴梅村,走的是一条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诗歌创作之路。其诗多为个人生活纪实,风格深婉清新,情韵悠远,惜乎!题材狭窄,诗中大都是纪游、赠答之类的作品,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少数感事伤时之作,苍凉激越,沉郁刚健,别具一格,如《辛亥杂诗》、《春日感事》等,颇见工力。前人评吴宓“长篇诸诗,其情意缠绵,短篇诸诗,则至为清越,得诗家三昧者也”(吴芳吉《碧柳日记》),于此可见吴诗的艺术特点。有《吴宓诗集》、《吴宓日记》、《空轩诗话》※等行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