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诗品》。晚唐司空图※著。一卷。全书将诗歌的风格意境区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类。对每一类风格意境,则运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形象地加以描绘阐发,供人体味领悟。、
司空图的《诗品》作为一部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在形式上十分独特。书中解释二十四类诗歌风格意境※,但却既无抽象的规定界说,也无理论的辨析推导,而是力求以诗的语言和诗的想象将各类风格意境呈现出来,由读者通过复杂的审美体验,自己去把握其特定的旨趣。如解“典雅”即云:“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解“清奇”即云:“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这种“比物取象,目击道存”(许印芳《〈二十四诗品〉跋》)的表达方式,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重启悟而轻思辨的传统推向了极端的境地。
司空图受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的艺术实践的启发,对诗歌的不同风格意境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概括,较前人更为确切,也更为全面。《诗品》所列,既有偏于阴柔的“冲淡”、“委曲”,也有偏于阳刚的“雄浑”、“豪放”,既有偏于素朴的“高古”、“疏野”也有偏于华艳的“纤秾”、“绮丽”。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诸体毕备”。不过,司空图在对各品的描述中,表露了比较一致的审美追求。
首先,《诗品》贯穿着祟尚自然的意趣。书中不仅单立“自然”一品,倡导“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而且将“自然”视为对各品的共同内在要求。如“雄浑”讲:“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冲淡”※讲:“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精神”※讲:“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疏野”※讲:“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实境”※讲:“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这种以自然为本的美学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其次,《诗品》把淡远超逸的审美品格渗透到了各品之中。一方面,书中已有“冲淡”、“高古”、“含蓄”、“疏野”、“超诣”、“飘逸”、“旷达”等品;另一方面,即使言“绮丽”也称“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言“实境”也称“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此外,书中还多以清幽的景物或超尘脱俗的心态、形迹为喻,揭示各品的真谛。这些都流露出了司空图对淡远超逸的风味韵致的偏爱。
《诗品》以解释诗歌的风格意境为主,然而其间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理论见解。例如:“雄浑”讲“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突出了诗歌意境虚实相生的特点;“缜密”讲“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强调诗歌应将情感与外物契合以构成能与造化争衡的意象;“形容”讲“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要求诗歌超越形似以追求神似;“含蓄”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明诗歌意境要能意在言外;“含蓄”又讲“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则涉及到了诗歌创作“以少总多”的问题。由此可见,司空图对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和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确实深有会心。
司空图《诗品》解说诗歌风格意境,探索诗歌艺术规律,有着独到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也较深远。南宋严羽以及清代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就是由司空图《诗品》一脉相承而来的。后人对其特殊的形式,也多有摹仿。像清代袁枚※的《续诗品》※、顾翰的《补诗品》※、郭的《词品》、杨夔生的《续词品》、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等,均属此类。不过,有些已由“只标妙境”,改为议论作诗的方法了。
司空图《诗品》见于《说郛》、《津逮秘书》、《续百川学海》、《学津讨源》、《历代诗话》、《淡艺珠从》、《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丛书,《全唐诗》亦曾收录。郭绍虞撰有《诗品集解》,汇辑杨振纲《诗品解》、杨廷芝《诗品浅解》、孙联奎《诗品臆说》、无名氏《诗品注释》等诸家旧说,亦时出已见,且列附录数种,为研究者提供了一定便利。今人祖保泉《司空图诗品解说》、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等书,也可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