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类手鉴


晚唐虚中※著。一卷。此书旨在为诗歌采用比兴手法进行美刺颂讽提供系统的规范。书前有小序云:“夫诗道幽远,理入玄微,凡俗罔知,以为浅近。善诗之人,心含造化,言含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此则诗人之言应于物象,岂可易哉!”在这里,作者较为准确地概括了诗歌创作过程中心物交融的辩证关系,并突出强调了物象在诗歌作品中的特殊地位。书的内容,除言“诗有二宗”,以第四句见题为“南宗”,第八句见题为“北宗”之外,主要分为“物象流类”与“举诗类例”两大部分。“物象流类”共罗列“物象”五十五类,并分别标明了各类“物象”关涉时政的美刺比兴寓意。例如:“日午、春日,比圣明也”。“残阳,落日,比乱国也”。“春风、和风、雨露,比君恩也。”“朔风、霜霰,比君失德也。”“梧桐,比大位也。”“野花,比未得时君子也。”“蛇鼠、燕雀、荆榛,比小人也。”余皆类此,十分琐碎。“举诗类例”分十七类,进一步联系具体诗句,揭示其中物象所隐含的讽喻内蕴。如解马戴诗“日落月未上,鸟栖人独行”为“比小人获安,君子失时”;解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为“君暗臣借贤人不仕”;解无可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秋”为“比不招贤士”;解贾岛诗“古岸岗将尽,平沙长未休”为“比好事消,恶事增”。此书论诗重视“物象”,可谓把握住了唐代诗歌发展的特色。但其言“物象”,均着眼于对时政的颂讽,解说多为穿凿附会之词,实为儒家传统诗论的末流。从略晚出的徐衍《风骚要式》※、王玄《诗中旨格》※中,可以看到此书的影响。

《流类手鉴》有《吟窗杂录》、《格致丛书》、《诗学指南》※等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