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初□淳※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署“桂林僧□淳撰”,“僧”字下注“原阙”。其后,《吟窗杂录》、《格致丛书》、《诗学指南》等传本,均径题“桂林淳大师撰”。
《诗评》论诗不言美刺颂讽,专谈艺术表现的原则和技巧,与皎然的见解主张一脉相承。书中以“缘情蓄意”为“诗之要旨”,强调诗歌的情思意趣必须含蓄蕴藉,深藏不露。从这一基点出发,书中推祟委婉幽曲的表达方式,提出:“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远不言远,意中含其远”;“闲不言闲,意中含其闲”;“静不言静,意中含其静”。同时,书中还借助比喻,进一步阐发了诗歌语言与情意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言是意的载体,意是言的内涵,即所谓“诗之言为意之壳,如人间果实厥状未坏者,外壳而内肉也”;另一方面,意隐约地融于言内,难于清晰分辨,即所谓“如铅中金,石中玉,水中盐,色中胶,皆不可见,意在其中”。这些议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诗评》也有不少篇幅来标示诗歌写作的具体格法,均附有诗句为例。如“象外句格”、“当句对格”、“当字对格”、“假色对格”、“假数对格”、“十字句格”、“十字对格”、“镂水格”等,着重讲句法;“二势格”着重讲句势;“诗有四题体”、“诗有二断”,着重讲入题、结题的不同方式;“独体格”、“摘纵格”,则着重讲全篇的章法。这部分内容比较琐碎,多流于一般化,理论价值不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