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诗格


旧署唐代白居易著。一卷。此书非白居易所为,已早有定论;据书中内容推断,大约是由北宋初人承晚唐五代各种“诗格”余绪编纂而成的。

《金针诗格》前有小序,序中讲:“味其诗理,撮其体要,为一格目,曰《金针集》,喻其诗病而得针医,其病自除。诗病最多,能知其病,诗格自全。《金针》列为门类,示之后来,庶览之者,犹指南东而坦然知方矣。”既说明了书名的寓意,也交待了此书欲为学诗者指示门径的宗旨。

全书共二十三则,涉及到了诗歌形式及内容诸多方面的问题,十分琐碎繁杂。其中“诗有内外意”,虽仍未出借物象以喻美刺的窠臼,但区分“义理”为“内意”,“物象”为“外意”,并要求“内外含蓄”,却能略出新意。“诗有义例七”主张“说见不得言见”、“说闻不得言闻”、“说远不得言远”、“说静不得言静”、“说苦不得言苦”、“说乐不得言乐”、“说恨不得言恨”,强调了诗歌表情达意应含蓄委婉,避免过于直露。“诗有三体”讲“声律为窍”,“物象为骨”,“意格为髓”;“诗有四炼”讲“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诗有五忌”讲“格弱则诗不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共同体现了对“意格”的高度重视。“诗有三般句”以“自然”、“容易”、“苦求”概括诗歌创作构思的三种状况,“诗有上中下”品第诗歌作品以“纯而归正”为上,“淡中有味”为中,“华而不浮”为下,也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以外,或言美刺颂讽,或言情辞关系,或言声韵、对仗,或言句法、章法,则多失之于浅陋。北宋范温《潜溪诗眼》曾云:“世俗所谓乐天《金针集》,殊鄙浅,然其中有可取者”。这一评论,代表了后人对此书的一般看法。

《金针诗格》有《吟窗杂录》※、《格致丛书》等本。《诗学指南》卷四辑入此书时有删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