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补


北宋陶岳※撰,五卷。是书卷首有自序云“五代之相承也,其辟土则不广,享祚则不永,干戈尚被于原野,声教未浃于华夏。虽唐室名儒,或有存者,然俎豆军旅,势不两立,故其史书漏落尤甚。近年以来,议者以国家诞膺宝命,廓清区宇,万邦辐辏以入贡,九流风动而观政,五代之书,必然改作。岳自惟浅漏,久居冗散,一札诏下,恐非秉笔之数。因思自幼及长,侍长者之座,接通人之谈,至于诸国窃据,累朝创业,其间事迹颇曾寻究,因书其所闻,得百余条,均其年代,为之次序,勒成五卷,命曰‘五代史补’,虽同小说,颇资大猷,聊以备于阙遗,故不拘于类例,幸将来秉笔者览之而已。”可知其写作缘由。《五代史补》成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于杂史类。《郡斋读书志》题作《五代补录》。《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史类别史类,《四库全书》收于史部杂史类。《郡斋读书志》卷六云,陶岳“以五季史书阙略因书所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宋初薛居正等五代史成,岳嫌其尚多阙略,因取诸国窃据,累朝创业事迹,编次成书,以补所未及。”《直斋书录解题》卷五称“每代为一卷,凡一百七条。”查阅今书所载,计后梁卷二十一条,后唐卷二十一条,后晋卷二十条,后汉卷二十条,后周卷二十三条,共一百零四条,当为后人传写遗漏佚失所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虽颇近小说,然叙事首尾详具,率得其实。……能网罗散失,裨益阙遗,于史学要不为无助也。”

是书以记述五代史事轶闻为主,然亦有涉及诗文者。有些记载揭露了统治者对文人的压制、迫害。如《罗隐东归》条,记罗隐科场恃才傲物,为公卿所恶,六举不第,后得罗绍威荐举方为钱镠所用;《徐寅摈弃》条,记徐寅因作诗触犯权要,终身止于秘书正字;另如记载偃因以诗规讽马氏奢侈,受报复致饥寒交迫,妻离子散,后不知所终等等都反映了诗人们的坎坷不幸遭遇。所记文人趣事,如贯休与杜光庭嘲戏,贯休入蜀献诗,李瀚文思敏捷,何承裕诙谐,僧谦光赋牡丹诗,江为临刑赋诗等均可资治诗文者参考。而书中记郑谷为齐己改《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日数枝开”,易“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士林遂以郑谷为一字师※之事为诗坛传诵,可知当时文人切琢揣摩之风,亦可看出作者对创作所持的严肃认真态度。

《五代史补》五卷本有《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另有一卷《说郛》(宛委山堂)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