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欧阳修※撰。《六一诗话》是第一部以漫谈性的随笔体论诗的专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退居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于整理文稿之余,撰写《诗话》。因为是首创,书名只称之为《诗话》。在欧阳修文学集团的努力之下,诗话之作越来越多,为避免名称的混淆,后人将欧阳修《诗话》改称为《六一诗话》此外,尚有“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诸称。至清代,赵翼还根据欧阳修的《归田录》所论诗之语,而巧立名目,将它改称为《归田诗话》。尽管异名如此繁多,但中国文学批评史一般以《六一诗话》为其通称。
《六一诗话》系欧阳修晚年最后的作品,一卷二十八条,其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思想内容的艺术表现力,赞美“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提出了诗歌鉴赏的重要见解:一、“意新语工”,认为立意新颖、形象鲜明、语言隽永。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意见于言外”。前者要求诗歌富于形象性,认为描状要逼真传神;后者指诗的风格要含蓄,不能发露无余。二是注重诗人的生活经历,认为诗歌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主张诗人如能对再现于诗中的情境具有真切感觉。《六一诗话》中称道孟郊《谢人惠炭诗》云:“暖得曲身成直身”,认为“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三是主张诗歌题材的多样化,主张“自然为文”,认为梅尧臣“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意极难,而于范希文席间赋《河豚鱼诗》,“作于尊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上,文学评论的形式,各色各样。有无体不包的《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周密的专著,也有单篇零札似的书序跋记论赞;有以品论诗的《诗品》一类诗歌评论专著,也有重在诗格、诗例、诗式和诗本事的唐人诗法,还有“论诗绝句”、“论诗诗”一类以诗论诗之体。自从欧阳修《诗话》问世,创造了体制灵活,短小精悍的随笔漫谈体形式,为论诗开了方便法门。欧阳修之后,效者云集,蔚然成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评论的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诗话的崛起,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门化的产物。其次,《六一诗话》卷首题序云:“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宋人诗话,艺术风格轻松活泼,不拘形迹,优游自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艺术风格正是由欧阳修《六一诗话》奠定的。
《六一诗话》在《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类,题名《欧公诗话》;《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此书有《全集》本、《百川》本、《说郛》本、明刻《宋诗话五种》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