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诗话


又名《刘贡父诗话》,刘攽※撰,一卷,凡六十六则,此书创作于熙宁、元祐间,是继《六一诗话》※、《温公续诗话》※之后,较早的诗话著作。内容以记事闲谈为主,郭绍虞《宋诗话考》说:“贡父以博洽滑稽著称,故是书所载多涉考证,又颇杂以诙谐,涉及理论者较少”。

刘攽论诗,一是主张以意为主,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二是主张下专门的工夫并经过长期的努力:“管子曰:‘事无终始,无务多业。’此言学者贵能成就也。唐人为诗,量力致功,精思数十年,然后名家。杜工部云:‘更觉良工用心苦’。然岂独画手心苦耶!”三是主张用事精当,“能令事如已出,天然浑厚,乃可言诗”。识见俱高。

《诗话》记事诙谐风趣,见如下一则故事:“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后进多窃义山语句。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我为诸馆职挦撦至此。’闻者欢笑。”在诙谐嬉笑之中,对西昆体诗歌的不满分明可辨。

刘攽虽以博洽著称,但《诗话》却存在一些疏舛,如记《论语》“师也辟”为“师也达”;将杜诗“功曹非复汉萧何”误为“功曹非复叹萧何”,并认为“功曹”不当属萧何等,都遭致后人非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漫无驳正”。

郭绍虞《宋诗话考》论及《中山诗话》的版本说:“是书《郡斋读书志》及《通考》作三卷,《宋四库阙书目》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及《通志》又作一卷。今世通行本,如全集本、《百川》本、《说郛》本、明刻《宋诗话五种》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及《萤雪轩》本,均为一卷,无作二卷三卷者。惟钱曾《述古堂藏书目》有三卷本,疑是传抄本,未必为刻本也。窃疑是书卷帙,或有繁简,当时传录已有不同之本,故李心传《旧闻证误》与何汶《竹庄诗话》所引已有在今本《中山诗话》之外。即其在今本诗话中者,其文字亦有详略之异。……则知各本不仅内容有多寡,即文字亦有详略矣。”考证极为精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