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郭思※撰。十卷,一作《瑶池集》,又名《郭思诗话》,《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是书《宋史》以后不见藏书家著录,当早散佚。焦竑《国史经籍志》虽著录,然不足据,且又误作一卷。元人方回《桐江集》卷七的《瑶池集考》,不言其卷数,惟言“一曰诗之六义,二曰诗之诸名,三曰诗之诸体,四曰诗之诸式,五曰诗之景,以至十五曰诗之诸说”,从中可窥知原书之梗概。是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竹庄诗话》※、《能改斋漫录》※均有录存。
《瑶溪集》体例,先引全诗,后加品题,全书分为诗名、诗体、诗式等十五类。《瑶溪集》论诗,尊唐人杜甫,因为“老杜体格,无所不备,斯周诗以来老杜所以为独步也”,“诗之六义,后世赋别为一大文,而比少兴多。诗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时能兼之”。并以《新月》诗为例,具体说明杜诗“六义”俱全。这种论断,颇与元稹、宋祁、秦观诸家之说相邻。
《瑶溪集》以口号之始,引杜甫《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并云:“观其辞语,殆似今通俗凯歌,军人所道之辞。”然《能改斋漫录》作者吴曾谓梁简文帝已有《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张说亦有《十五夜御前口号踏歌辞》二首,足见郭思考证之疏。《瑶溪集》又云:“诗之景不一而出,今随诗出之,观作者之梗概。”《竹庄诗话》评曰:“《瑶溪集》多立体式,品题诸诗,强立分别,初无确论,今并不取。独所论诗之景者,为说虽泛,然其间编类多前辈所称美而后人所脍炙,故颇加删录,得五十九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