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陈师道※撰。一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类小说类,记为二卷,称“论诗七十余条”,《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收于小说家类。
郭绍虞《宋诗话考》说:“此书虽仍是随笔体裁,但与以前诸家诗话有所不同。一、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扩大文学批评之范围,为此后《诚斋诗话》※诸书之所祖。二、即其言诗不偏于论事,而论辞又不限于摘句,则又为《沧浪诗话》※、《对床夜语》※诸书之所自出,使诗话之作由说部而进入理论批评,则其关系至钜,正不必以依托病之矣。”这段话既指出了《后山诗话》的体例,又表明了是书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后山诗话》论诗尊杜宗黄。他指出:“学诗当以杜子美为师”,并认为学杜必先学黄庭坚,不由黄而学杜,“则失之拙易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的主张,成了陈师道恪守的纲领。他论诗以“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为宗旨,着眼于形式技巧和用字造语。他提倡学杜,是因为杜“有规矩故可学”,“学杜不成,不失为工”。
《后山诗话》强调“诗文各有体”,指出“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又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伎之舞,虽极天下之工,并非本色”,此外,他批评王安石的诗歌“失之巧”、苏轼的诗歌“失之粗”、黄庭坚的诗歌“失之奇”,黄庭坚的诗歌“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表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后山诗话》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语,流传较广,影响也大。如述欧阳修语,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述苏轼语:“(杜)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指颜真卿书法),皆大成者也。”(另条作:杜诗、韩文、颜书、左史)“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选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他直接论诗文,也颇有见地,如谓“庄(周)荀(卿)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与《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雄)之文……唯好奇故不能奇也”。解诗也有独到处,但也有武断处,如谓欧阳修不好杜诗,便与欧阳修本人极为推崇杜甫的话语不合(见《六一诗话》)。正如《四库提要》指出的:“诗论间有可取,……亦间有考证。流传既久,固不妨存备一家尔。”
此书有《左氏百川学海》本,《稗海》本、明刻《宋诗话五种》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本及《说郛》本。各本以萃文堂刊本《适园丛书·后山先生集》为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