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

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


北宋惠洪※撰。《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三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类文说类。《四库全书》收于诗文评类。

惠洪论诗重意兴。他主张作诗意到便成,有意兴便是好诗,可以不受种种限制,特别是不受语句声律的限制。所以提出了“行者词之遣,无所留碍,如云行水流,曲折溶曳,而不为声律语句所拘”之说。并具体地阐述了诗歌创作中“意”与“气”的关系。谓“古诗以意为主,以气为客,故意欲完,气欲长,唯意之往而气追随之。”若拘于声律,拘于句法,则“词不能达”。至于用韵,也应无所拘泥,“但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可不止。”这种认为诗歌创作:“无所留碍”、“意到便成”的诗论在研究引经据典作诗的宋代诗话中是不多见的。

惠洪提出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另一范畴是“趣”。惠洪在前代诗人中,对陶渊明最为仰慕推崇,在《冷斋诗话》中他就称陶诗“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所谓“从肺腑中流出”就是“真”;“不见斧凿痕”则是“自然”。这恰恰和《天厨禁脔》所称诗文“如水流花开,不假动力”的“天趣”相互得到了补充和印证。他又举陶渊明《田家》、江淹《效渊明体》两首诗为例,称“脱去翰墨痕迹,读之令人想见其处,此谓之奇趣”,故作诗时不仅要“题其意”,而且要“状其体态”和“情状”。对“写形”和“写意”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除此他还认为“吐词气宛在事物之外,殆所谓胜趣也”这一主张又和他一贯重视文学之“含蓄”的看法相契合。惠洪认为“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诗当味有余情不尽”。如写山中居人,若能“不直言其住山之久,而意中见久”;“不直言其闲逸,而意中见其闲逸”;“不直言其高远,而意中见其高远”是乃为诗之上品。对此,他还具体从创作句法的角度出发,列举“含蓄法”、“绝弦句法”、“影略句法”、“比物句法”等能使诗意含蓄有味的创作方法供人效法。

此外,惠洪还论及遣词造句、声律用韵。主张用“夺胎”、“换骨”、“遗音”、“错综”等手法使诗意起伏顿挫,诗句文采斐然。

以上诸种论诗观点从内容实质来看可以说是颇有实用价值的诗歌艺术理论。但由于其所论无完整体系,立名目也无固定标准,故《四库全书总目》批评他“强立名目,旁生枝节”是“自生妄见”。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明正德丁卯刊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