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者失考。书后有建炎四年(1130)朝奉大夫、主管毫州明道官暐之跋语云:“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秘录》、《曝书记》,并此书而为三。”则撰此书者,乃暐之祖,非暐也。《直斋书录解题》云:“道山清话一卷,不知何人跋语,未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可知此书在宋时传本,即不著姓名,《说郛》题为王暐,非也。又《四库提要》称:“书中颇诋王安石之奸,于伊川程子及刘挚亦不甚满。惟记苏、黄、晁、张交际议论特详。其为蜀党中人,固灼然可见矣。”并考其成书年代云:“所记终于崇宁五年,则成书当在徽宗时。”
《道山清话》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均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作《道山新闻》,亦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
《道山清话》为随笔体,所记皆当代杂事,对名臣如司马光、王安石、章惇、范镇、刘挚,道学如邵雍、程颐,文人如张先、晏殊、石延年、欧阳修、苏洵、苏轼、黄庭坚、秦观、张舜民等人轶闻、言论颇多采录,可资参考。间惑亦有论诗之语,略可窥见其诗学主张。如谓吟咏诗词,不当泥于字句,如苏轼“踏尽黄榆绿槐影”、韩愈“竹影金锁碎”之句,无须明言日影、月影。又认为作诗须善于化用前人之句,如苏轼“已觉谈笑无西戎”系化用杜甫“谈笑无河北”之句,而杜甫诗句又本于左思“志若无东吴”。此外,记苏轼爱赏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之联,亦可见出宋代陶诗之显,当时文人对“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陶诗风范,可谓仰慕之至。
《道山清话》今传《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四库全书》、《学津讨原》、《古今说部丛书》、《说库》、《丛书集成初编》、《笔记小说大观丛刊》等版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