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斋闲览


北宋陈正敏※撰。按是书撰人今《说郛》本题范正敏,《历代笑话集》收《闲览》二十八则,亦题范正敏。《国史·经籍志》小说家类题程正敏。然《宋史·艺文志》、《能改斋漫录》、《学斋占毕》等均作陈正敏撰。

题书原有十四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类,题曰:“皇朝陈正敏崇观年间撰。正敏自号遁翁,录其平昔所见,分十门,为小说一编,以备日后披阅。”《直斋书录解题》在《剑溪野语》条下注称陈“别有《遁斋闲览》十四卷,未见。”《宋史·艺文志》亦著录于子部小说类。

书中所记多为作者平昔见闻,分名贤、野逸、诗谈、证误、杂评、人事、谐噱、汛志、风土、动植十门。

《遁斋闲览》以意趣论诗,谓作诗不仅当以意为主,“随意造语”,更须援意入景,涉景成趣。如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句,即“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唐人咏西山寺云:“终古碍新月,半江无夕阳”,亦“尽得西山之景趣也。”推崇陶渊明“趣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并对那些未尝“须臾忘情于轩冕”的假隐士颇多微词,感慨道:“诗人类以弃官归隐为高,而谓轩冕荣贵为物,然鲜有能践其言者。”作者强调诗歌的真实性,指出杜牧华清宫诗“词意虽美,而失事实”,苏轼荔枝诗则暴露出他“未尝到闽中,亦不识真荔枝”,但又指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谓杜甫“黛色参天二千尺”是艺术夸张,并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这正如人们常用“峻极于天”来形容高耸一样。至于附和王安石之说贬低李白,则甚乏见识,不足为训。

原书已佚,其佚文存录情况,据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适选》称“计《诗话总龟》※前后集四条、《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三十二条、《草堂诗话》※一条、《竹庄诗话》※一条,《诗人玉屑》※八条、《诗林广记》※九条、《宋诗纪事》※四条、《能改斋漫录》※四条,连同《说郛》所录,共一百零七条,去其重见者,得七十三条。”并选录了十四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