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叶梦得※撰。二卷。笔记。内容多记述宋及前代掌故,兼考证名物,但又杂以神仙佛道、怪诞异闻、摄生方术之谈,这也是宋代笔记的风气,亦间及诗话,不过大都考述诗事轶闻。成书约在绍兴五年即乙卯年(1135)。
是书在诗评上注重“胸怀”。其评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赞曰:“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似乎说眼前景物实际上是诗人心地的自然写照,志趣的真实抒发。如谓杜甫“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江亭》)句,“非有不竞迟留之心,安能然?”故而主张不必勉强在文字上作功夫。其云,“万事必得之于心”,又云,“今或内实躁忿而故为闲肆之言,内实柔懦而强作雄健之语,虽用尽力,使人读之终无味。”至于如何做到“触物寓兴”,撰者指出,“耳目所接,宜其了然,自与心会”。即是说,诗人观物应当识破真谛,与其固有的胸怀志趣交合融会。再则,撰者认为,志趣不同,其状物用事亦不相类。如其对张衡的评论,说他“本见汉室多事,欲去以远祸,未必志在田园,姑有激而言耳”,故“《归田赋》兴意虽萧散,然序所怀乃在‘仰飞纤缴,俯钓清流’,‘落云间之逸禽,悬清渊之’”,相反认为陶潜的胸怀能做到“人生天地之间要与万物各得其欲,不但适一已也”,所以“真得事外之趣”,此即陶、张二人之相异者,故《归去来辞》与《归田赋》之景物语意亦多不相同。这种分析是有见地的。叶梦得在该书主张直抒胸臆,要求平易自然,反对雕琢,又说“文章最忌祖袭”,并且推重陶潜、杜甫,等等,均与其《石林诗话》※、《玉涧杂书》※的主旨相承,同样表露了对当时江西诗派流弊的不满,自有其积极意义。
是书,宋代已有刻本,作二卷。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作十五卷,疑误。《宋史·艺文志》载《石林避暑录》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记作二卷。明清以来其书有多种刊本,诸如毛晋《津逮秘书》本、商濬《稗海》本、张海鹏《学津讨原》本等,据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又有莫楚生藏明弘治钞本,天一阁藏明万历刊本,清道光乙己(1845)苏城叶调生刊本,光绪于未(1907)长沙叶德辉刊本,而明嘉靖项氏宛委堂刊本为四卷。此疑卷数分合不同。另据清孙诒让称,其家有顾苓所藏明人写本,题乙卯《避暑录话》四卷,与“津逮”以后各本异同甚多,卷端又多石林老人自叙一篇为他本所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