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邵博※撰。三十卷。《邵氏闻见后录》,又简称为《闻见后录》,《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盖续其父书,故曰《后录》。其中论复孟后诸条,亦有与《前录》(其父邵伯温所作)重出者。然伯温多记朝廷大政,可裨史传;是书兼及经义、史论、诗话,又参以神怪俳谐,较《前录》颇为琐杂。”又称:其“谈诗亦多可采。”书中关于诗文的议论较多,自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其论诗谓应于所本之外出新意。如称“古之诗人多以记境熟语或相类”,“岂相剽窃者耶”。他人赏杜诗之妙在于其有所本,邵博则称:“少陵所以独立千载之上者,不但有所本也,三百篇之作,果何本哉?”认为杜甫之诗不在于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诗之外。邵博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轼)诸大家与李格非。他认为:“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自史中来;欧阳公之文,和气多,英气少;苏公之文,英气多,和气少。”此论亦可备一说。另外,是书考据生词、僻典较详,如考钱昭度《食梨》诗中“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二八”乃出典于《乐府解题·井谜》,又如考“大刀头”,释杜甫《饮中八仙歌》之“衔杯乐圣称世贤”用李适之事等,皆可为一家言。又言用事须确切,虽推重苏轼,但也指摘其用事之误。本书承袭“闲谈”、“纪事”的诗话体例,保存了不少文学史的资料,其论诗文的观点,颇有见地,虽是笔记类的著作,但其亦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书今天能见到明刻本有:毛晋的《津逮秘书》本、祁承的谈生堂余苑本。清人黄丕烈曾用卷中有职思居斋记的明抄本校《津逮秘书》本,道光二年(1822年),沈钦韩曾校读黄丕烈的校本,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何焯又据《津逮秘书》本校以钱曾的述古堂抄本,后又校叶伯寅的明残本。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据曹秋岳抄本,何焯校本排印。1981年,中华书局据商务本为底本,校以《津逮秘书》本和《学津讨源》本,并检核原书参校他书排印刊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