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溪诗话


旧题南宋吴沆※撰。因其隐居环溪,故以地名书。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是书卷首称吴沆为“先环溪”,断为沆后人所作。陈新点校本“前言”则据卷下称吴沆二兄为“伯父”,疑为他的侄儿吴玭纂集。书中设为问答之辞,内容多品评吴沆之诗,及记述沆论诗之语,这在宋人诗话中独标一格。吴沆论诗人,于唐代推尊杜甫、李白、韩愈,所谓“一祖二宗”:杜甫长于学,故以字见功;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韩愈长于气,故以十数篇见功。于宋代则推崇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大抵祖述王安石《四家诗选》之说,虽少新意,但毕竟取法高,宗旨正,故写诗时有佳作警句。

吴沆论诗,强调肌肤要全,血脉要通,骨格要健,精神要美,“四者备,然后成诗”。又处处标榜“气象”※,说五言诗每句用两物“即成气象”,七言诗每句用三物“即成气象”;称古诗咏秋雨,“甚得秋雨气象”,今人咏雪晴,“则要雪晴气象”;时人也以“殊有富贵气象”评其诗作。吴沆所说的“气象”,当指意境的浑成与内蕴的丰富,而以“气象”评诗,则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

不过《环溪诗话》更偏重句法,提倡用字实,作语健,要有概括力,认为杜诗妙在“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物事”,“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州军,能说满天下”,能做到“一句在天,一句在地”。多用物事(名词),使诗句富于张力和容量,就是他评韩诗之妙时拈出的“叠语”,“惟其叠多,故事实而语健”,“惟其叠语故句健,是以为好诗也”。以此出发,《环溪诗话》历评杜、李、韩、苏、黄、王及本人诗句,是否合于多用物事、富于张力与字实语健的审美标准,并由此得出“五言诗中每句用上两物即成气象”,“七言诗中每句用上三物即成气象”,“五言诗要第三字实,七言诗要第五字实”等结论。在用事方面,《环溪诗话》首先肯定“古今诗人未有不用事”,关键在于善用不善用,“善用之,即是使事;不善用之,则反为事所使”。所谓“善使事”,一方面要“变而通之”,另一方面要“用得有新意”,“不随古人言语走”。因此激赏于那些倒翻公案的诗句,如李梅亭反柳宗元《渔翁》而作的《雪诗》:“不知万径人踪灭,钓得鱼来卖与谁?”此外,吴沆主张用字不必求来历,而要“文从字顺,各当其职”;认为诗之美恶,自有标准,不必尽合前人;又说诗之工不在对句,不能“第泥于对而失诗之意”。

总之,《环溪诗话》处处指实,不务玄虚,所立“多用实事则健”之说,可救宋诗空疏率易之弊。又重句法、对属、用事,剖析至微。首倡“一祖二宗”,也为方回“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滥觞。但它论诗往往主持太过,又斤斤计较于字里行间,赵与时《宾退录》※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提出具体而中肯的批评。

《环溪诗话》有《说郛》、《学海类编》、《四库全书》等多种版本,而以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的陈新点校本为佳,与《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合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