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曾慥※撰。卷数不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近人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五条,罗得二十三条。二人多据《苕溪渔隐丛话》所引,而《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书亦有引录,但无出其外,故罗氏谓《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二十三条“几尽全书”。郭氏则疑本书系自《高斋漫录》中辑出别行者。因《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序于高宗绍兴戊辰(1148),则《高斋诗话》必成书于此前。又书中多称引王安石、吕惠卿、章惇等新党人物诗及汪藻《上蔡元长诗》,可知曾慥于南宋士大夫皆以靖康之变归咎新党变法的情形下,不为时议所左,因人废文,此尤为可贵。
《高斋诗话》偏于考订名物故实。如唐之玉蕊花即今之场花、山花,善才、曹纲父子善弹琵琶等条,皆考订精详,言之有据。对所引诗句,虽亦时加品题,但终因残编,诗学见解“苦于无可细绎”(罗根泽语)。大致说来,论诗强调奇句、警句、格言句,称“逢桥须下马,遇夜莫行船”二语“可为道途之戒”,又说黄庭坚效王安石六言而作的“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一诗“语虽奇,亦不及荆公之自然也。”可见曾慥不务奇探胜,而更重“自然”;又推尊秦观诗“清新婉丽,鲍谢似之”,大抵以清新自然为宗。论及用事,主张得当、有“照管”。如欧阳修“无择名声重、当世,早岁多奇晚乃偶”切合祖无择晚娶之事,而王安石“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则“用事失照管”,故有“惜”、“恨”之叹。又论诗句承袭,分用语和袭意,如苏轼“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是用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云”诗语,汪藻“野田无雨出龟兆,湖水得风生
纹”是袭黄庭坚“山椒欲雨好云气,湖面逆风生水纹”诗意。此外,还论及对偶,既提倡上下联的“的对”,又崇尚同咏一物而“各有所长”的“偶对”。前者如“一门侥幸”对“千里埋冤”,后者如咏蜗角诗,吕惠卿有“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黄庭坚有“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洪朋有“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鲸背”。
《高斋诗话》兼及于词,曾记苏轼批评秦观学作柳词,盖以柳词耽于风情,伤于颓废;又不满秦观作词多铺叙、少精炼,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被斥为“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而苏轼自作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事凝炼,晁补之誉为“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此虽论词,亦可与其论诗相参。
《高斋诗话》的诗学见解虽不甚分明,考证亦偶有小误,但其所载所评,多为开先。故《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诗话总集多所引取。
《高斋诗话》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