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杂志


南宋周煇※撰,十二卷。据张贵谟序文所署时间,成书当不晚于绍熙四年。《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其《提要》云:“清波为杭州城门之名,绍兴中煇寓其地,因以名书。所记皆宋人杂事。”周煇又有《清波别志》三卷,系《清波杂志》之续集。两书中论诗部分,自可作为诗话参读。

周煇论诗认为内容当“醒心明目”,为此特引录李清照和张耒咏唐《中兴颂》碑长篇诗两首。李诗借古讽今,深有思致,表现了忧国忧时、警告当朝、斥责奸臣的可贵精神。又如记述宫殿内立春日剪贴于禁中门帐之春词,认为“不特咏景物为观美”,还应像欧阳修、苏轼所作那样“寓规讽其间”,并引司马光之春词为实例。同时又指斥“自政、宣以后,第形容太平盛事、语言工丽以相夸,殆若唐人宫词耳”。对于真实地记事叙景之作,周氏亦加以赞许。如述南宋绍兴初所设烽火台,云:“煇生长江南,足不涉极边,初未识所谓烽火者,但读陆务观放翁《记游梁观塞上传烽》诗”,“亦可想象得仿佛云。”又如录范成大咏巴蜀海棠诗,云:“煇早有剑南之兴……第诵诸公诗,恍若神游浣花,不知身犹远于万里也。”另一方面,周氏又主张作诗要“精于格律”、“音韵”,用字要“响”,但又不必拘泥,“诗格不一”。

周氏评诗重言浅意深、含蕴有味之作。他引录沈约“三易”说:“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反对“奥涩不可读”。引洪迈语,评元稹《古行宫》绝句“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并录张俞翠微宫诗,谓“思致不减前作”。周煇又十分重视印板刻本的准确,指出“一字不审,乃失全篇之意”,“误后学多矣”。从中,亦可知周氏论诗态度之严谨,对后人欣赏诗词有启示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