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器之诗话


南宋敖陶孙※著。又名《臞翁诗评》。不见诸家著录,惟附于《南宋六十家集》四十《臞翁诗集》卷末。此评作于宁宗嘉定八年(1215),记其与弟侄辈论诗,而以“子侄得之为多”(《臞翁诗评后记》)。全编仅四百三十五字,而历评建安以降二十八位名人诗,包括汉魏六朝五人,唐代十四人,宋代九人,又于篇末特崇杜甫。所评均用形象化的比喻,要言不烦;且侧重诸人的风格,褒贬寓焉。如以“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评曹操,以“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评鲍照,以“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评白居易,以“散圣安禅,自能奇逸”评吕本中,皆直道诗风,富于形象。又如评谢灵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维“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李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刘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孟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柳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杜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梅尧臣“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韩驹“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等,虽不明言诗风,而诗风自见:谢(灵运)之富丽工巧,陶(渊明)之平淡自然,王(维)之高洁秀朗,(李白)之飘逸清俊,刘(禹锡)之透明通脱,孟(郊)之孤寒幽独,柳(宗元)之冷峻峭拔,杜(牧)之势足意快,梅(尧臣)之深远冲淡,韩(驹)之谐婉得体,大致道出了各人的不同风格。此皆以形象化的物事作比。而拈来典实形容,则需索解。如论“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是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设奇计,以背水布阵破赵、囊沙塞流克齐二典,则知此评韩愈诗风奇险。又如论“山谷如陶弘景祗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事见《南史·陶弘景传》:“简文(梁简文帝)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可知此评黄庭坚诗风超旷。

《敖器之诗话》还于褒贬诸名人诗中表露自己的观点。如谓“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瓌妍,要非适用”,知他在诗歌内容上强调以适用为本。为此批评李贺诗仙气十足,“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欧阳修诗典雅而不实用,“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又在风格上追求冲淡、雄浑,反对奇险、婉弱。如前所论陶渊明、王维、韦应物诗,皆注重平淡自然。又如论陈师道诗“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足见敖氏推尊冲淡一格。论及雄浑,除首评曹操诗“气韵沉雄”外,又推许苏东坡诗“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他如以“邓艾缒兵入蜀”责难王安石“要以崄绝为功”,以“时女步春”感叹秦观“终伤婉弱”,亦见出他反对奇险、婉弱诗风之一斑。

敖陶孙于篇末论杜甫“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赞杜诗尽善尽美,无可訾议;二是说众人各得一体,唯杜甫能集大成。如此安排,用心可谓良苦。

《敖器之诗话》语言精炼,篇幅简短,历评古今二十九位名人诗,往往切中肯綮,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可称独步。其指点累朝诗人之法,当有得于李清照《词论》,而留意诗人不同风格,纯用物事形容,又有取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但其所论,不全按时代先后,如以鲍照置于陶渊明之前,李白置于刘禹锡之后,显得不伦不类。论诗亦有失之偏颇,如山谷诗风重在奇险生新,敖氏却只抓住超旷一面。

《敖器之诗话》有汲古阁《南宋六十家集》本和涵芬楼《说郛》本,均附于《臞翁诗集》卷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