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华辨证


北宋太宗、真宗时朝廷主持编修的“四大书”(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之一。全书一千卷,上接《昭明文选》,收录了梁、陈、隋、唐、五代的近两万篇诗文,并仿效《文选》的体例,分为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策论、议、序、碑、志、行状、祭文等三十七类。但是,这部书编纂的质量欠佳,体例不精,错讹较多。

南宋时由周必大、彭叔夏等人重作校订,校订后之《文苑英华》于嘉泰四年(1204)刻印问世。这一考订校正的成果,在彭叔夏所编的《文苑英华辨证》中得以充分反映。《文苑英华辨证》十卷,把校勘《文苑英华》时所发现的数以千计的脱讹舛误以及体例上的一些缺陷,归纳为用字、用韵、事证、事误、事疑、人名、官爵、杂录等二十类。此编包罗宏富,考证谨严,不仅纠正了《文苑英华》编纂时产生的错误,而且于版本之校刊、名物词语之注释等,均有所发明,其意义不只限于辨证一部《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辨证》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收于集部总集类。1966年中华书局影印《文苑英华》为六大册,后附《文苑英华辨证》及劳格《辨证拾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