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张淏※撰,四卷,补编二卷。据其自跋“时嘉定岁在玄枵涒滩仲春”,可知书成于嘉定五年。其书久佚,清乾隆前各家书目未著录,惟明《文渊阁书目》载云一册,无卷数。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成四卷,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四库全书》收入子部杂家类。《提要》甚誉此书,云:“宋人说部纷繁,大都摭拾琐屑,侈谈神怪。惟淏此书,专为考据之学。其大旨见自跋中。故其折中精审,厘订详明,于诸家著述,皆能析其疑而纠其谬。”近人张宗祥复从明抄本《说郛》中采录《云谷杂记》未收入清乾隆本之四十九条,成补编二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张宗祥汇校之《云谷杂记》全本。
《云谷杂记》涉及读诗解诗、诗语考释、用典辨析者凡三十五条,可与宋人同类诗话专著媲美。如据《金楼子》与《语林》所载为证,考释唐张渭、刘禹锡诗中“宁馨”之义,“即是如此”,为“晋宋间一时之语”,驳吴曾《能改斋漫录》※“以为有非馨香之义,此诬凿之甚”。引校书郎董德元绍兴三十年所言,考释苏轼诗《过虔州郁孤台》中“虎头州”即其州之俗称,指出注诗者以“言常州虎头顾恺之也”之谬妄。据引《广韵》、《集韵》、李白诗等材料,释杜诗中“白接”即“白帽”,驳王洙注曰“接
”为“衫”之失当。辨扬雄《甘泉赋》之“玉树”,引用《汉武故事》所云,释为“珊瑚为枝,碧玉为叶”饰以象木者之供神之具,而非《三辅黄图》、《关辅古记》等所言“甘泉谷北岸”之“槐树”。考释“兰蕙”之义,广征博考,肯定黄庭坚“以一干一花为兰,一干五七花为蕙”乃“真识兰蕙者也”,而斥邵博《闻见后录》“反以为非”。详引多种材料乃至《道藏》中经注,论述李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之不误,而蔡絛《西清诗话》※云“换鹅乃《道德经》,非《黄庭》也”,黄伯思《东观余论》等谓《黄庭经》非王羲之书,均失之粗率,乃“自误也”。以上种种“厘正是非,确有依据,颇足为稽古之资”(《四库总目提要》)。尤其可贵的是,在考释杜甫《送严公入朝》诗中“玉帐术”时,不满王洙等人注释“俱不得其详”,而引颜之推、袁卓赋文称玉帐乃主将于兵家厌胜之方位所置之军帐,“其法出于黄帝遁甲”,并引李白《司马将军歌》诗句,指出“非深识其法者,不能为此语”。从中指明辨识诗语、遣词用事不可率尔粗求,非深识不可。
《云谷杂记》论诗体能追本溯源,发其所自。如论三句为韵体,人皆谓元结《唐中兴颂》所创,“非也。盖效秦《泰山》、《会稽》等颂耳。”论联句体,《雪浪斋日记》以为韩愈开辟,《苕溪渔隐丛话》※谓始于陶渊明诸人,而“实起于汉柏梁台”。至于评诗,赞赏李光“作诗极清绝可爱”,又评其因与秦桧议不合贬放藤州安置时,戏赠使臣诗“婉而有深意”,由是可知张淏论诗之倾向。又评杜荀鹤诗“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其他或“往往伤于俚俗”,或溺于晚唐韩偓、吴融之流,而非如顾云《唐风集序》中所云,“以荀鹤可并李杜”,表明张氏评价诗人持实事求是的公允态度。此外,《云谷杂记》中还保存了一些佚诗佚词,如云韩愈有一首分韵诗,载于唐《五窦联珠集》中,而“今诸本韩集皆不载”;记沅州道间古驿幽兰铺,壁间有徐珌所作二词云云,使之得以补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