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刘克庄※撰。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共十四卷,近六百条。前集有单行本,其余皆编入文集中,末有自跋,称前后二集为六十至七十岁时(1247—1257)所作,续集为八十岁时(1266)所作,新集则八十二岁时(1268)所作,前集、后集、续集统论汉魏以下而唐宋人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人之诗,皆采摘精华,品题优劣,亦有全篇抄录,兼涉史事、考证者。其取材之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所载宋代诸诗,其集不传于今者十之五六,亦皆赖是书以存。”
《后村诗话》评诗论诗重“气骨”※(“骨气”),要求诗歌继承《国风》、《楚辞》和建安、黄初诗歌之传统,“感时伤事”,反映现实,有益于“世教民彝”,具有雄浑峭拔、老苍遒劲的风格。克庄推重陈子昂、李白、杜甫、梅尧臣等,认为陈子昂、李白“扫齐梁之弊,而追还黄初、建安”,杜甫“有建安、黄初气骨”,其诗与《国风》“相为表里”,可比“太史公纪传”,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宛陵出,桑濮之哇淫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他批评“六朝之纤弱”,认为“赏好不出月露,气骨不脱脂粉”,“极天下之工巧组丽,而去建安、黄初远矣”。克庄论诗亦重创新,反对“蹈袭”、“相犯”。他赞美陈子昂、李白等人“皆蝉蜕翰墨畦径”,柳宗元“当举世为元和体,韩(愈)犹未免谐俗”而“独能为一家之言”,肯定孟郊“独为一种苦淡不经人道之语”,以矫时弊,要求诗人“自以其气魄、力量为之”,“流出肝肺”,使诗“如其为人”,即使不能自成一家,也要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作个性而“各为体”。此外,克庄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还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兼顾内容和形式,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强调诗应以“吟咏性情”为“本意”,把思想内容和社会现实作用放在首位,做到“意新而理长”,又要求学习前人“句法”,善于“用事”,工于对偶,在艺术表现上苦下功夫,反对北宋元祐后“波澜富而句律疏”的苏(轼)体和锻炼精而情性远”的黄(庭坚)体隔裂内容和形式的倾向。他深知诗歌的艺术特点,要求诗歌“意在言外”,“含蓄而不刻露”,“有无穷之味”,认为长庆体太易、太浅,韩诗“直截者多,隽永者少”,不如柳诗“可玩而味”,“可悲而泣”。他推崇峭拔、雄深、老苍的风格,但又不拘一格一体,主张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后村诗话》虽主旨不脱儒家诗教,但能融贯众长,自为一家。其评诗网罗众作,不主一家,亦不拘一格。气象开阔,而无宗派门户之见。持论精当,褒贬公允,而无偏狭之嫌。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在南宋诸家诗话上”,并非过誉。惟其偏丁评诗,且未标举宗旨,建立体系如《沧浪诗话》※者,故当与克庄文集参互比观,方能明见其精神意趣。
《后村诗话》有《说郛》本,不全。有单行本,只二卷,即前集。四集十四卷俱全者,有《后村大全集》本、《适园丛书》本和《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今有王秀梅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