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庄诗话


南宋何汶※编。二十四卷。此书原不著撰人名字,钱曾《读书敏求记》作竹庄居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宋史·艺文志》有“何溪汶《竹庄诗话》二十七卷“而定为何溪汶撰。郭绍虞《宋诗话考》据方回《桐江集》卷七《竹庄备全诗话考》,以为当作何汶,成书于宁宗开禧二年(1206)。又《宋史·艺文志》和《竹庄备全诗话考》均称《竹庄诗话》二十七卷,而今本仅存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数稍异,或传写佚其三卷,或后人有所合并”。方回云:“第一卷载诸家诗话议论,第二十六、二十七卷摘警句。”今本首卷与方回所论相同,而“摘警句”部分则在二十三、二十四两卷,可见传写之佚或有所合并者,当在中间数卷。《竹庄诗话》名曰诗话,实为诗话与诗歌选集的合编。卷一分《讲论》、《品题》两部分,专辑诗话。《讲论》为诗歌总论,《品题》为作家论。卷二至卷十,选两汉、建安、六代及唐、宋诗四百零三首,并于每个朝代、作家或作品前酌录诗话,是历代诗选与诗话的结合。卷十一至卷二十为《杂编》,按题材或风格选编不同时代的作品,诗前也酌量附有诗话,以供读者学习比较。卷二十一、二十二是分类诗选,分《方外》、《空门》、《闺秀》三类,连同《杂编》共收诗四百七十一首。卷二十三、二十四是《警句》。这种体例,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名为诗评,实为总集,使观者即其所评与原诗互相考证,可以见作者之意旨,并可以见论者之是非。”

《竹庄诗话》虽不立己见己说,成一家之言,但遍搜宋代诸家诗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诗学理论的成就和不足。如其推崇杜甫,以含蓄天成为上,反对凿空强作,出于牵强;主张诗以意义为主,意深义高,自成一家,反对理不胜而词有余,模勒前人而无自得;皆多有可取。但其论诗,偏于形式,甚而有主张以才学为诗,资书以为诗,强调诗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者,却又流于时弊,陷于自相矛盾。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所引证,如《五经诗事》、《欧公余话》、《洪驹父诗话》※、《潘子真诗话》※、《桐江诗话》※、《笔墨闲录》、刘次庄《乐府集》、邵公序《乐府后录》之类,今皆未见传本,而吕氏《童蒙训》论诗之语,今世所行重刻本皆削去不载,此书尚见其梗概”云云,则于辑佚校勘有资考校,亦是此书可取之处。

《竹庄诗话》有《四库全书》本,收于集部诗文评类。今有常振国、绛云点校本,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