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与虤※撰。亦有称《赵威伯诗余话》、《赵威伯诗话》者。《四库全书总目》据天一阁藏本作一卷,近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则作上下二卷,《说郛》本虽云十卷,但仅录六则,实一卷耳。此书多抄本,鲜刻本,故世罕知之。自顾修收入《读画斋丛书》中,丁氏复据以辑入《历代诗话续编》,而流传始广。除论诗、评诗语外,偏重于用语用事出处来历和先人时人遗文佚事,兼及考证,体近随笔,盖当时风气如此。“失于芜杂则有之,要其精华不可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在南宋诗话中尚属佳者。
《娱书堂诗话》评诗重视“铸意”。其评罗隐《绣》诗及赵彦若《剪綵花》诗,曰“铸意俱奇”;评李光诗,曰“婉而有深意”;评戴复古咏钓台诗,曰“新意可喜”。旨在强调诗要有“思致”,以见诗人“意度”。是书评诗,亦重视“形容”即艺术表现之工巧,以为有奇意、深意、新意,而又“善于形容”,“句意皆工”之诗,方成“警句”,方为好诗。至于诗歌风格,该书推崇“清拔”、“高妙”,追求一种超流拔俗、格韵高绝之境界。
《娱书堂诗话》论诗偏于用事出处和造语来历,所用术语也大都受江西诗派影响。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论诗“源出江西,而兼涉于江湖宗派”。然赵与虤多少兼顾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亦主张两相统一,于江西诗派专讲诗法句律,以用事押韵为工,补缀奇事为诗之流弊,无疑是一种针砭和突破。“殆当宋元之交,诗派将变之时,学者方厌弃黄陈余唾而欲矫以清新”(《四库全书提要》语),在南宋诗论转变中自有其积极意义。唯其论诗评诗,皆片言只语,零碎而无系统,如神龙在天,微露一鳞半爪,难窥全貌。
《娱书堂诗话》以《历代诗话续编》本流传最广,但非足本。《说郛》本末二则为其所无,《诗人玉屑》及《诗林广记》所引《赵威伯诗余话》,亦大都为其所无,均可据以补辑,《四库全书》收入集部诗文评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