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周密※撰。二十卷,二百七十八条。成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书名取自孟子“齐东野人之语”,有自序,称此书系追念祖、父所知朝野故实,并“参之史传诸书,博以近闻脞说”而成,“务求事之实,不计言之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中颇考证古义,皆极典核,而所记南宋旧事为多”,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刑律、天文、医药、卜筮、道学等。南宋笔记可资考史者首推此书。
此书论诗,侧重于诗与史、诗与事的关系,认为诗与史相通,诗“可以补史阙”,而“诗道否泰,亦各有时”,与一个时代的生活,特别是政治有密切的关系;诗与事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但用事要“切当”“中的”,不可“以用事多为博赡”,更不可相“蹈袭”“祖述”,以致“文意相类”,“若出一辙”。此书还认为,“酸咸嗜好”,“各自有所喜”,如杜甫不喜陶诗,欧阳修不喜杜诗,是很自然的,但也有“异世而同者”,故写诗作文要“自出机杼”,“不必求合于一时”;要像张维那样,“遇物发兴,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彩绘之华而雅意自得”,像陆游那样,读其诗词,“前辈风流雅韵,犹可想见”,切不可“胸中无真识,随时好恶,逐人步趋”,而“喋喋然强聒于杯酒间以为能”,或竟为“谄词呓语”。此外,该书主张,“诗辞固多协韵”,但不可“太甚”,不必“牵强”,“但随声取协”即可。这些诗学见解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对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特点,此书有深切的理解和精辟的阐述,于南宋江西派刻意模拟、依傍古人、崇尚形式的理论和创作,不失为一种针砭。但此书论诗,零碎而无系统,对诗、史关系的理解也过于简单,不免有胶柱鼓瑟之嫌。
此书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宋元人说部书》本、《稗海》本(不全)、《丛书集成》本及涵芬楼排印本。《四库全书》收入子部杂家类。今有张茂鹏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列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