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雪偶谈


南宋方岳※撰。全书一卷,《四库全书存目提要》记作十四条,《说郛》亦收入十四条。该书虽名为“偶谈”,体近笔记,诸家著录有归于子部小说家类者,如倪灿《宋史·艺文志补》及《浙江通志·经籍志》等,然其各条文字皆评诗词,实属诗话专著,《四库存目》则入集部诗文评类。据书中记度宗咸淳二年(1266)之事,又自诉“垂老”等语,当成书于此后,系晚年所作。

“主于性情”,是方岳《深雪偶谈》论诗之旨。其云:“诗无不本于性情。自诗之体随代变更,由是性情或隐或见,若存若亡;深者过之,浅者不及也。”他批评宋代一些诗人好为议论,“往往不深谕唐人主于性情,便隽永有味,然后为胜”的道理,甚至说“辞藻胜则槽粕,律度严则拘窘”。较之宋人,同是议论,方岳则喜唐诗,如以杜牧《赤壁》与刘禹锡《蜀先主庙》为例,指出“惟增凄感,却不主于滑稽”,《赤壁》诗末二句议论且“含蓄深窈”。在他看来,议论亦应主于性情,故此,诗意“无有不自苦思而得”。

本乎此旨,方岳在该书中推重陶潜,堪赞陶诗“辞近指远”,并认为“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于诗,自不可掩荣木之奄,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泳箪瓢之乐也”,故有“高远”之言。方岳又视唐诗为标的。评林庐及林逋诗谓“精致不减唐人”,评薛泳诗谓“皆去唐人思致不远”。方岳更对苏轼推崇备至,如赞誉苏轼于苏(武)、李(陵)、曹(植)、刘(桢)、陶(潜)、谢(灵运)、李(白)、杜(甫)之间,“潜窥沉玩,实领悬悟,能自信其折中如是之的”。方岳论诗虽多从苏轼之说,不过上述评语亦是其自得之见。

是书数处涉及“景趣”,颇见重视。如其所论,“以梅花二字置之五七言中,随其景趣足而成律,尤为难工”。评黄庭坚《中秋》诗,谓之“用事诚有据,景趣似差乏尔”,不若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诗中“流水青蘋之喻,景趣尽矣”,云云。就该书所论,方岳所谓“景趣”,意即写景须出于真切体验,情景交融,要隽永有味,且苦思自得,为前人所未尝道者。

方岳虽非名家论诗,然多有在理之言。虽亦无明确针砭何者,但他主性情,求自得,不以用事、文字为然的见解,超脱于宋代诗坛以才学、议论、文字为诗的风气,诚为可贵。

是书多家辗转著录,除《说郛》外,有《艺圃搜奇》、《五朝小说》、《宋人百家小说》、《续百川学海》、《锦囊小史》、《顾氏文房小说》、《学海类编》、《赤城遗书丛刊》诸本。然考评者寡,《四库存目提要》略有评语,却无笼罩之词。郭绍虞《宋诗话考》介绍稍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